礦井或個別塵源都不能靠單一的防塵措施達到合格的良好的勞動環境,我國《礦山安全條例》要求:地面、井下所有產生粉塵的作業,都應當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在礦井建設、生產過程中,由于采掘工作面擴散條件有限,采掘作業產生的粉塵對人造成極大的危害。

  礦井防塵措施及安全防護

  礦井中細微的粉塵顆粒吸入人體對人會造成一定的傷害,重者會產生塵肺病,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會產生爆炸,排入大氣中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污染。粉塵的防治工作要從源頭抓起,對易產生危害的粉塵進行有針對性、有計劃、有措施進行長期不間斷的防范治理。

 

  一、井下防塵

 

  井下的防塵措施是由井下采礦生產過程及生產環境的特點所決定的,采取以濕式作業,加強通風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防塵措施。

 

  (1)濕式鑿巖是關鍵性措施,嚴格禁止無防護設備的干式鑿巖。

 

  (2)采用添加水炮泥爆破和水封爆破,放炮后噴霧降塵,放炮后立即向掌子面噴霧10min。

 

  (3)運礦過程濕式作業,裝礦前向礦(巖)灑水,卸礦點安設噴霧裝置。

 

  (4)加強通風,24h連續作業的礦井,全面通風的主要通風機連續運轉,并保證作業面有足夠的通風量。獨頭作業面和全面通風達不到的作業面,要安設局部通風裝置。

 

  (5)預先潤濕煤體防塵。是在煤體尚未開采之前用水加以潤濕,增加煤體水分,以減少開采時的煤塵產生量。其方法有煤層注水和采空區灌水等。

 

  在采取防塵技術措施的同時,井下接塵工人必須用防塵口罩或者防塵面具,穿戴防塵服或者礦工服。此外,還有一些輔助性防塵措施,包括入風巷道、回風巷道設水幕,凈化風源和已被粉塵污染的空氣;沖洗巷道壁、通風筒保持清潔,防止二次揚塵。

 

  二、露天礦防塵

 

  露天礦的防塵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主要產塵源

 

  (1)鉆孔作業是露天礦主要產塵源,可采取濕式鉆孔或于式捕塵的方法。

 

  (2)礦區的破碎作業可使作業場所粉塵濃度達到每立方米幾百毫克以上,可以采取密閉、通風除塵的辦法。由于流程較短,僅有破碎設備,多無分級設備,機械化程度較高,可以采用遠距離控制,進一步減少和杜絕工人接觸粉塵的機會。含有80%以上游離二氧化硅的生產性粉塵,容許濃度不宜超過0.3mg/m3。其他粉塵其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質的礦物性和動植物性粉塵,如煤塵容許濃度為10mg/m3。

 

  2.司機室的防塵--由于受鉆孔運輸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的影響,鉆機、電鏟、汽車等的司機室內粉塵濃度很高,因此應加強對司機室的防護,這是露天礦防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3.運輸過程中的防塵

 

  (1)電鏟裝車前,向礦(巖)灑水,卸礦時設噴霧裝置。

 

  (2)運輸路面應經常灑水,維護路面保持平整,減少粉塵的產生。為使路面不產生粉塵,有條件的可使用不易產生粉塵的材料(如乳膠化瀝青)維護路面,噴灑抑塵劑。

 

  礦井勞保用品是維護人身安全、避免事端的必備物品,防護用品主要包含:工作服、作業安全鞋、工礦膠靴、安全帽防爆礦燈等。每個下井人員有必要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和作業安全鞋。衣冠規整,緊身以避免被轉變的機器絞住或被掛注而發生意外。

 

  井下作業環境復雜,在光線和視野不夠好的情況下,礦井工人穿著防砸防防刺穿的工礦鞋是一種有效的勞動防護,避免在井下作業意外事件的發生,保障作業安全。

 

  鋌和勞保網技術提醒大家在礦下作業,一定要按規定進行安全操作,并佩戴好防護裝備,對于易耗品比如防塵口罩、口罩過濾棉等要定期按時更換,確保良好的呼吸防護,避免塵肺病等職業病的發生。同時企業也要做好安全防護用品培訓,加強勞保用品采購制度,保證安全防護嚴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