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防范措施有哪些?對苯中毒現察對象,應調離苯作業崗位。對已確診為慢性苯中毒的工人,應調離接觸苯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崗位。苯中毒患者在患病期間應按病情安排工作和休息,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對患者進行合理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促進機體早日康復。

 

  1.加強對苯生產、使用和銷售的管理,盡量不用苯作稀釋劑或溶劑。

 

  4.合理通風排毒,降低空氣中毒物濃度,是預防苯中毒的關鍵。對生產中逸散出的苯毒物,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局部或全面機械通風設備。有苯蒸氣逸散的地方,如出料口、加料口、噴漆臺、皮鞋刷膠、封口等操作處,都應設置排氣罩或通風柜。對大型產品如汽車、機床等進行噴漆時,可采用大型通風設備或機械全面通風。

 

  5.加強工人的職業安全衛生培訓和個人防護,提高工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進入有苯的作業現場,尤其是通風不良的環境,如在船艙、車廂、油罐內進行噴漆或刷漆等作業時,工人應配戴防毒口罩3M防毒面具

 

  2.采用無毒或低毒溶劑甲苯、二甲苯替代苯,將苯的職業危害消滅在源頭,這是防治苯中毒的根本措施。油漆或噴漆稀料中的苯,可用低毒或無毒的酯類和醇類溶劑代替;在皮革制造行業中,可用汽油代替苯作為粘合劑的稀釋劑;在彩色印刷油墨生產中,可用汽油或水代替苯溶劑;在制藥工業中,可以酒精代替苯作為萃取劑。

 

  3.在生產中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流程,改造現有設備,改進操作方法,采用自動化生產,遠距離操縱,避免開放式生產,消除毒物逸散的條件。在噴漆行業中,推廣應用靜電噴漆和電泳噴漆新工藝,可使工人在與噴霧完全隔絕的條件下進行操作。

 

  6.員工就業前應進行職業健康檢查,防止患有職業禁忌癥的人從事苯作業。定期組織接觸苯毒物的員工進行體檢,發現健康異常的員工,應進一步復查或提交給有診斷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必要時調離崗位,脫離苯作業。從事苯作業的工人應每年體檢1次,檢查項目包括內科常規檢查、皮膚檢查、血常規、肝功能等,必要時可做血小板計數和骨髓象檢查。

 

  7.加強環境監測與健康監護。使用氣體檢測儀定期對作業環境中的苯濃度進行監測,使苯濃度低于國家衛生標準40mg/m3。

 

  值得注意的是,將有毒苯氣體排出,使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濃度達國家衛生標準。但必須注意采用毒物的回收裝置,以免污染大氣。